(记者 马月红 实习生 黄佳 王高岩 通讯员 曾明)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题记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是豫东平原上一个平凡的小城,又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不平凡的地方。6000多年前,人文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率部族在这里建都定居,观天地、创八卦,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历史车轮滚滚,走过了千年历程。今天,勤劳勇敢的淮阳人,秉承先人的睿智和改革时代的东风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创造着新的业绩……
7月16日下午4时,记者和淮阳县劳动局工作人员一行4人来到位于淮阳县城西部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县劳动局就业办主任焦怀宾告诉我们,这里的一期工程于2008年初竣工,园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已建成的一期园区面积5.5平方公里,现已有33家企业入驻,二期工程正在筹建当中。记者还获知,园区内分为塑料产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创业人员大多是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入驻园区的企业都已经正规化运转,累计吸纳7000多人就业……
惊异于一年内成就这么多人的创业就业的奇迹,记者满怀好奇与期待,开始寻找创业就业背后鲜为人知的神奇故事。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创业氛围
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秉承了这种灵气,淮阳县委、县政府昂首阔步,大手笔描绘出绚丽的全民创业画卷。
2008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徐光春同志在全省全民创业座谈会上指出:创业是发展之基、创业是富民之本、创业是活力之源、创业是崛起之路。淮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宣传以创业促进就业,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社会氛围,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全新理念,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改革,以创业促进和谐,培养和宣传全民创业中涌现出的新典型,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向纵深发展。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了鼓励企业创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设立了千万元奖励,对创业人员做到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坚持每年召开民营企业发展表彰大会,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创业人员和企业,授予“优秀企业家”、“先进工商户”、“明星企业”等称号,对当年入库税金超50万元的企业按一定比例给予现金奖励,并在评选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优先给予考虑。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发放的创业奖金都在300万元以上。这不仅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引导社会各界给予创业人员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种创业光荣、成功有奖的良好氛围。
优化服务,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为打造一流的创业环境,淮阳县委、县政府整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招商办、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县优化环境办公室共同组建 “经济直通车”,对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在项目审批、企业设立、办证办照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每个回乡创业项目,按其规模大小分别由县、乡、村三级负责人挂帅,成立专门工作组,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对项目建设、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符合法律规定的迅速解决,存在争议的主动变通;每年组织企业业主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县直部门服务经济建设情况进行行风评议,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活动,促进各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加大“三乱”治理力度,建立了一条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对工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清理清查行政审批事项,先后取消、降低收费项目65项;明确规定外出务工者返乡投资和外地客商一样,享受用地、用电、信贷、税收等政策优惠;有关部门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回乡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对贡献突出的返乡创业者,政府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实行返乡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每个县级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个重点企业,为企业发展当好服务员。围绕打造创业服务的“高地”、政策的“洼地”,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激发了各类创业主体的创业热情,各个领域、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创业主体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创业主体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万余名农民工回乡创业,累计带回、引进资金上亿元,兴办纺织、畜牧、建材、电子、物流、餐饮等各类经济实体2000余家,年创利税5000余万元。原淮阳纺织机械厂职工刘杰1995年下岗后到广州打工,他工作努力,勤奋好学,在打工浪潮中挣得了第一桶金。2000年回乡,在政府扶持下创办“顺昌机械厂”,2004年在劳动部门小额信贷扶持下,又创建了“淮阳东方豫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吸纳下岗职工及农民工60多名。2006年,他又投资600万元创办“淮阳豫龙职业培训学校”,现在该校已是拥有办公楼、宿舍楼各一幢,餐厅、教室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实习车间4个,实习设备76台套的现代化学校,为社会提供120个工作岗位。
积极融资,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资金,是创业的支撑,也是创业者最大的束缚。不让创业者被资金短缺而羁绊住创业梦想,成为淮阳县委、县政府夜以继日思考的问题。淮阳县财政局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及广大创业人员提供资金借贷担保服务。其中,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是一项重要扶持政策。淮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仅强化了组织领导,而且建立了协调督查机制,使更多的自主创业人员能够享受到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支持。数据显示,该县先后为760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大中专毕业生及时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200万元,补贴利息33万元,直接或间接为18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他们当中有从事加工业的、畜牧养殖业的、餐饮娱乐业的、商品流通业的,不少人已小有成就。原淮阳县机械厂职工陈新杰,1999年夫妻双双下岗,靠贩卖花卉勉强维持生计。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的资金支持,他创办了陈州花木公司,对外承揽各种绿化工程,业务遍及周边县市大中型企业、学校医院、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如今,陈新杰不仅拥有200亩地的花卉苗圃基地,公司还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淮阳县各金融机构发放创业贷款2.3亿元,扶持各类企业1000多家。
开展创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
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人民群众增加收入、走向富裕开辟途径。淮阳县委、县政府在这种全新正确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000多人次,其中60%的人创办了自己的小企业,吸纳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万余名。相思豆餐饮有限公司的创办人李泸生,原为商业局百货公司职工,1997年下岗后创办了相思豆快餐厅,通过10年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参加了SIYB创业培训后,他对创业计划书进行了认真地审定和完善,明确了发展思路,先后开办了相思豆山东菏泽连锁店、相思豆山东嘉祥连锁店,总经营规模达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年营业额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60个,并安置下岗职工、农民工150多名,初步形成了大型餐饮企业的连锁链条。
搭建创业平台,载体承接创业项目
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存活和发展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密切相关。淮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加快创业孵化园的建设步伐,积极将其打造成为全民创业的孵化器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占地面积400亩的创业孵化园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18套标准化厂房已全部被企业租用,共入驻企业18家,已投产企业15家,另有3家企业正在安装设备。2009年5月底前入驻企业已全部投产,年实现产值可达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个。创业孵化园二期工程占地5平方公里,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将于近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园区的建设不仅可以为项目引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而且可以实现产业的集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资源的整合,推动淮阳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为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园,淮阳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全民创业,制定了灵活、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建设标准化厂房用地由投资者征用,土地费用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执行,厂房及附属建筑完工后,10年内县政府对投资者进行补贴,第一年补贴投资总额的10%、第二年8%、第三年6%、第四年至第十年按4%给予补贴。
2009年以来,淮阳县共新增私营企业44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859户,实现产值2.7亿元,吸纳劳动力近4万人,成为淮阳县吸纳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几年来,该县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就业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全民创业,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促进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豫东小城淮阳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更为灿烂的明天!(周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