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彦章
编者按: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战略部署,也是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并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扶沟县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变后发机遇为后发优势,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使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入驻企业总数达49家,已建成投产45家。今年上半年,集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如今,集聚区已成为该县加速项目建设的前沿、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曾是全省农业“十面红旗”之一的扶沟县,近年来工业发展何以后来居上?
工业基础薄弱的扶沟县,二产产值何以超过一产,成为拉动城市发展、促进城乡共荣的决定性力量?
短短3年,扶沟县在一张白纸上绘就宏图并成功实现漂亮转身,而得到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史济春、张大卫,市委书记毛超峰,市长徐光等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扶沟县发展工业的做法有哪些经验?对全市工业发展有哪些启迪?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创新集聚区建设发展机制,把政府运作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解决“基础设施怎样建”的问题
土地和资金问题是工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和难题。为突破土地、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高标准建设产业集聚区,扶沟县坚持以市场化方向为前提,切实强化政府的规划、指导和统筹作用,推动了集聚区快速起步、规范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备足集聚区用地资源。几年来,扶沟县大力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和空旷废弃地“三项整治”,积极探索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土地整治,并在新增大量耕地的同时,有效置换了发展用地指标。2004年至2008年,扶沟县完成土地“三项整治”3.26万亩,折抵置换备案“三项整治”指标1.69万亩,挂钩使用0.9万亩,其中产业集聚区使用0.46万亩,结余指标0.79万亩,为集聚区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是困扰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瓶颈问题。扶沟县采用“管委会+投资公司”的模式,实行日常管理与资产运营相分离,成立综合投资公司作为集聚区开发经营实体,具体运作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通过争取黄淮四市项目资金、开发银行贷款和财政借支等形式筹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目前,投资公司累计投资1.7亿元,建成区内实现了路、水、电、通讯、地面“四通一平”。同时,投资公司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服务中心等设施年回收租金54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滚动发展。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保证集聚区建设的规范性和高品位。在工程起始,扶沟县就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专业公司编制了10.57平方公里的集聚区建设总体规划和11项专业规划,对集聚区的功能划分、开发原则、环境治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界定,并按照规划严格实施。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除高质量完成集聚区整体环评和项目单项环评外,还同步规划了生物发电、印染项目和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印染企业用过的水经企业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进入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的水供电厂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创新集聚区产业培育机制,把集中项目与凸显特色结合起来,解决“产业规划怎样定”的问题
产业是集聚区发展的灵魂,否则集聚区就成为空壳。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扶沟县把棉纺织造、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作为集聚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围绕这3个支柱产业定点招商,实现产业的要素集聚和规模发展。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立足三大产业,扶沟县把集聚区划分为棉纺织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物流贸易四大功能区,并围绕相关产业和产业链条延伸招商,使集聚区发展格局逐步明晰。
二是做强主导产业。依托集聚区发展平台,三大支柱产业迅速壮大。棉纺织造业纺纱规模达50万锭,并上马了瑞琪服饰、众诚制衣等一批服装加工企业,1.8亿米高档面料印染项目即将落地,在突破印染瓶颈上迈出关键性步伐。机械制造业年生产缸盖缸体60万只,配套建设了缸盖缸体检测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成功与玉柴合作,组建了玉柴铸造中心,突破了机械制造业的铸造瓶颈。食品加工业年面粉加工50万吨,初步形成了面粉、奶业、油脂和肉牛加工等为主的企业群体,扶沟雨润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入驻,加快了食品加工业的升级步伐。
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在各功能区同步规划建设了4个中小企业创业园,建成了43栋1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对于规模较小但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先安排到创业园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单独供地建厂,增强了集聚区的吸纳集聚和孵化再生功能,为工业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创新集聚区项目管理机制,把招商引资与严格选资结合起来,解决“入驻项目怎样管”的问题
引进战略性、龙头型、高质量项目,是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聚水平的基础。一方面,扶沟县在加强招商专业队建设的基础上,强化激励措施,激发全民招商热情。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乡镇所在地原则上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凡由乡镇或县直单位引进的入驻中小企业创业园的项目,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70%奖励给乡镇或县直单位;凡入驻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单独征地建厂的项目,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30%奖励给乡镇或县直单位。这一规定出台后,全县招商热情高涨,招商效果明显。江苏雨润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到扶投资。另一方面,严格实行项目准入制度,坚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准进、落后技术装备项目不准进、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不准进的“三不准”原则,对入驻集聚区项目综合评价、严格把关,努力探索一条资源整合优、产出效益好、建设质量高的集约化发展路子。特别是对项目用地,要求凡单独供地的工业项目,投资规模必须超过3000万元,投资强度必须达到80万元/亩,纺织项目规模必须在5万纱锭以上。
创新集聚区多元服务机制,把生产需求与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解决“优质服务怎样抓”的问题
一是围绕企业发展,加强服务机制建设。建立了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集聚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了集聚区管委会,为入驻项目征地、办证、建设、招工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公安、工商、国土等部门在集聚区专门设立办事机构,把行政服务延伸到集聚区。
二是围绕资金需求,加强多渠道融资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今年以来,全县银信部门投放总额达到5420万元,并与16家企业达成信贷投放意向,投放总额2.89亿元。成立了两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为企业提供投资担保。
三是围绕生活需求,加强集中化后勤保障。针对入驻集聚区企业的生活服务需求,扶沟县建设了集聚区服务区,完善办公、住宿、餐饮、医疗、娱乐等功能。目前,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创业园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解决了2000多名职工的食宿问题,不仅减轻了企业投资负担,加快了项目入驻步伐,而且节约了土地资源。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三年来建设发展,以下基本经验值得肯定——
一是规划先导、科技推动是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基本保障。扶沟县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集聚区各项规划,以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指导好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同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名牌名标,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是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集聚区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起步阶段,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随着集聚区建设的深入,扶沟县及时调整思路,运用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科学经营管理,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转变。
三是加强培训、储备人才是增强集聚区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扶沟县整合教育、劳动、农业等职业技术培训资源,培训技术工人3000多名,有效缩短企业的运作周期,增强了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和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力。
四是产城互融、完善功能是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一个产业集聚区就是一座崛起的新城,既承担着产业的集聚,又承担着城市的扩张。扶沟县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使集聚区自身具备城市的基本功能,又使城区的社会功能覆盖到集聚区。目前,集聚区已成为人员聚集、项目集中、环境优美的新城区,有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周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