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沈丘县北城办事处小辛营村农民赵明修探索优质槐山药高产经验,催生出了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的山药种植产业,把过去丢弃的流沙地变成了槐山药种植基地,土生土长的小山药变成了大家争种的 “软金条”,以此哺育出淮河流域最大的槐山药生产基地。赵明修也因此被称为“项目型农民”。去年,带着他们的山药,赵明修在全国农博会上还抱回个大奖杯。
沈丘县地处淮河中游,是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大县。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农业开发、科技培训、土地治理、基本农田改造等国家、省、市农业项目建设,让50多万农民成为项目区最大的受益者。随着项目的实施,养殖、种植也走出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催生出了特色农业种植、农业环保发展、畜禽养殖等三大类农业产业合作社300多家。
“项目型农民”了解家乡的土地,他们根据沈丘充裕的粮食资源和传统养殖优势,发展生猪养殖,仅规模上万头的养猪场就达20多个;依托中储粮纸店储备库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60多万亩。全县水产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层出不穷。项目区人口已达到县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作为河南省知名的产粮大县,沈丘县拉长产业链条,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催生出秸秆碳化、热压燃气气化、青贮饲料化等模式,农民每购一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政府补贴购机款的50%,每建一个占地20亩的秸秆购销中心,补贴3万元。许多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全县有100多个在外务工能人“凤还巢”,变为守着故土发家致富的“秸秆状元”。
该县农业产业项目的发展,让全县3万多名过去的“泥腿子”,经过参与项目基地建设,正成为农业规模生产基地的 “项目型农民”,“项目型农民”每年创造的产值也达到10亿多元。 ( 周口日报)